联系我们
主 编:许庆瑞
地 址:杭州古墩路浙江大学金港校区行政管理大楼9楼905-04
邮政编码:310058
邮 箱:glgcxbbj@163.com
地 址:杭州古墩路浙江大学金港校区行政管理大楼9楼905-04
邮政编码:310058
邮 箱:glgcxbbj@163.com
拓展多元国际合作 扎实推进学科建设——宋永华常务副校长率团访问以色列、俄罗斯
2015-09-28 09:47:25
为拓展多元化国际合作战略,有效推进学科国际合作与交流,9月16日至23日,宋永华常务副校长率代表团访问了以色列、俄罗斯,对以色列希伯来大学、以色列理工学院、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技术大学、莫斯科大学和斯科尔科沃理工学院进行了友好访问。外事处、本科生院、研究生院、医学院、农学部、材料学院和人文学部相关部门院系代表参加了此次出访。
代表团首先访问了以色列希伯来大学,与外事副校长Oron Shagrir教授就进一步拓展两校实质性合作进行了会谈。宋永华介绍了我校的最新发展概况及国际校区、海洋校区建设情况,并表示未来5年浙江大学正处于战略发展关键时期,为提升学校的地区及世界影响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需要进一步加强与国际战略合作伙伴在教学和科研领域的实质性、可持续性合作,携手应对21世纪人类共同面对的挑战;在中以两国关系友好、双边合作日益繁荣的背景下,加强与希伯来大学的教育和科研合作,对我校扩大战略合作区域、提升全球影响力有深远意义。双方回顾了两校在医学和农学已开展的交流与合作,并深入探讨了下一步合作计划,包括提高两校交换生数量、招收希伯来大学学生参加我校中国学硕士双学位项目、在农学和医学领域开展硕士及博士双学位项目、开展联合授课等。双方还同意在理学相关学科领域开拓合作渠道,搭建教师、学生交流的平台,举办双边学科研讨会,同时针对“一带一路”战略开展社会科学领域的合作等。访问期间,代表团还访问了该校农学、食品和环境学院和医学院,与上述学院负责人和其下属研究所负责人、学科教授就开展具体合作项目进行了会谈,并参观了番茄培育实验室、医学实验室和图书馆等科研教学设施。
希伯来大学创建于1918年,落成于1925年,是犹太民族在其祖先发源地获得文化复兴的象征,也是以色列最高学府,被誉为“中东的哈佛”,至今共培育了8位物理、化学和经济领域的诺贝尔奖获得者、1位菲尔茨奖获得者和1位图灵奖获得者。其数学、计算机水平位居世界一流,农业和医学也首屈一指。根据上海交大2015世界高校排名,该校位列以色列第1,全球第67位。我校与该校于2013年签订了校际合作协议,于2015年开展校际交换生项目,并在医学和农学领域开展了联合教学项目和学生交流项目。
代表团在以色列访问的第二所学校是以色列理工学院。代表团一行主管与该校战略合作的副校长Paul Feigin教授进行了友好而富有成效的会谈。宋永华介绍了我校的办学规模、学科建设和国际化发展战略以及国际校区建设情况。两位校领导都表示两校在学科设置、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创新创业等领域有很多共同点,为双方拓展实质性教学科研合作提供了良好条件和广阔空间。双方探讨了在创新创业领域开展学生交流项目和研讨会、开展MBA联合培养项目、在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等领域开展学生交流和教师互访项目、招收以色列理工学院学生就读我校中国学硕士双学位项目等,以促进双方的进一步深入了解和合作。访问期间,代表团还与该校创业中心、工业工程和管理学院知识创新中心、生物技术和食品工程学院、生物学院负责人进行了会谈和交流,并参观了该校科学实验和教学设施。此外,代表团还会见了目前正在以色列理工学院就读硕士学位项目的我校2013级校友,详细了解了在该校的学习研究和生活情况。
以色列理工学院奠基于1912年,是一所享誉全球的理工类大学,享有“以色列的麻省理工”之美誉。学校在纳米科技、生命科学、干细胞、水资源管理、可再生能源、信息科技、生物科技、物料工程、太空和工业工程以及医学等领域备受全球肯定,在创新创业领域也独树一帜。在美国达斯纳克上市的半数以色列公司由该校校友创办;另据彭博社报道,在市值达10亿美元的美国各大高科技公司中,担任首席执行官一职的该校校友人数位居第七。在2004年至2013年的十年间,以色列理工有三位教授、一位毕业生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殊荣。根据上海交大2015世界高校排名,该校位列以色列第2,全球第77位;其中计算机科学专业排名全球第18位,工程专业排名第43位。以色列理工和美国康奈尔大学在纽约联合建设一所以创新科技专业为核心的新学院,同时在李嘉诚先生的大力支持下,以色列理工学院与汕头大学合作,将在汕头建设“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
9月21日,代表团访问了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技术大学,受到该校第一副校长Dmitry Arseniev教授的热情欢迎和接待。双方回顾了两校建立友好关系10余年来的良好交流和合作,并表达了进一步深化战略合作关系的共同愿望。宋永华表示,俄罗斯是我国国家外交战略重点之一,两国人文交流与合作是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全面推进的背景下,两校有进一步深化合作的空间。双方详细探讨了选派我校学生参加该校暑期科研项目、合作申请中俄政府科研合作项目;在材料、航空航天等领域开展教学、科研合作、联合举办国际学术会议;在旅游、管理和翻译领域开展学生联合培养、招收该校学生就读我校中国学硕士双学位项目等合作计划。访问期间,代表团还分别与材料学院、国际关系教研室、俄语外语教学教研室、国际教育学院等单位的负责人进行了会谈,并参观了该校超级计算机中心、焊接实验室和图书馆。
圣彼得堡国立技术大学创建于1899年,由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亲自下令修建并命名;其前身为加里宁工学院,门捷列夫亲自参加了组建工作。该校是俄罗斯最好的理工科大学之一,传统强势专业有能源工程、物理学、新型材料、超远程送变电、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等。该校拥有3位化学和物理领域的诺贝尔奖获得者。2004年我校与该校签署校际合作协议,之后双方保持了良好的交流关系,至今共有30名学生参加了该校文化及科研暑期班,15名教师和52名学生参加了冬季文化交流项目,我校派出31名俄语专业交换生,并接收了11名该校学生。2015年初两校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代表团抵达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后,首先访问了莫斯科国立大学,与该校常务副校长Хохловый Алексей Ремович院士进行了友好会谈。宋永华介绍了我校的办学规模、理念和特色等,重点介绍了我校以国际校区建设为代表的国际化发展战略。Хохловый Алексей Ремович院士也介绍了莫斯科大学近几年的发展情况和国际化战略。两位校领导都表示,多元化的国际合作是进一步推动学科建设、提升学校影响力的有效途径。在中俄两国大力发展友好关系的背景下,进一步拓展和推动双方合作,有利于两校自身的建设,也是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双方重点探讨了国际关系领域开展本科和硕士双学位联合项目;在材料科学以及理学相关学科领域开展教学、科研的合作,包括举办双边学术研讨会等;进一步加强学生的交流,扩大各类文化学习、课程学习交流项目的规模;招收莫斯科大学学生参加我校中国学硕士双学位项目。访问期间,代表团与该校材料系、机械学院、亚非学院和国际政治学负责人进行了深入会谈,并参观了该校地球科学博物馆和大礼堂等教学文化设施。
在莫斯科期间,代表团还访问了斯科尔科沃理工学院(Skoltech),与该校校长Edward Crawley教授进行了友好会谈和交流。Edward Crawley介绍了该校的建校背景、办学规划和科研教学概况,重点介绍了与麻省理工学院的合作情况以及Skoltech培养创新科技人才的理念。宋永华表示,该校创新性的办学理念和管理模式值得我校借鉴和思考,其与麻省理工学院的合作模式对我校建设国际校区、完善课程设置和大学文化建设有一定的启示;双方在工程及创新创业领域拓展师生交流项目和科研合作项目,对两校共同应对时代挑战、取得长足发展有重要意义和影响。双方重点探讨了在材料、信息、航空航天和创新创业等领域开展短期科研实习项目、合作举办学术研讨会、开展科研合作等进行了深入探讨。访问期间,代表团与该校教学负责人、招生负责人、教师事务负责人及材料科学相关教授进行了会谈,并参观了能源储存实验室、材料科学实验室、航天实验室等教学科研设施。当天,代表团一行还会见了正在该校参加创新创业课程的我校管理学院研究生,详细了解了在该校的学习生活情况。
斯科尔科沃理工学院位于有“俄罗斯硅谷”之称的斯科尔科沃创新中心,是在俄罗斯政府倡导下,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合作建设的私立研究型大学,于2011年10月签署联合建设协议,2013年正式开始运行。该校目前优先发展五个科学领域——信息科学和技术、能源科学和技术、生物医学科学和技术、太空科学和技术及民用原子能科学和技术,提供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学位项目,并在上述学科交叉领域鼓励和发展创新创业活动。
访问俄罗斯期间,代表团还在莫斯科会见了在俄罗斯工作的我校俄语系校友,向他们介绍了学校的最新发展情况,并对校友的工作、生活情况表示了亲切关怀和慰问。
此次访问以色列、俄罗斯两国友好院校,根本目的在于拓展和丰富我校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战略布局、提高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多元化和多样性、通过与世界一流大学优势学科的合作切实推动自身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对加强与上述院校的良好伙伴关系、促进双方的实质性、可持续性合作有重要意义。我校相关院系和部门将认真研究、推动和落实访问期间达成的合作意向,将国际合作与交流落到实处。